科研新闻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科研新闻 >> 内容
凝聚智慧共识 共话语保发展——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圆满闭幕

发布日期:2018-09-27访问次数: 字号:[ ]


9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大会以“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语言资源保护、应用与推广”为主题,下设 “语言文化多样性政策与措施”“语言资源保护规范标准与人才建设”“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与推广”“促进语言文化多样性的措施”四个平行论坛,最终通过并发表了《岳麓宣言(草案)》。本次大会是联合国“2019年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此次会议创新交流方式,通过演讲式、对谈式两种交流形式,加深与会嘉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


探索语言政策 共享文化长青

“以人为本”是语言政策制定的核心,政策制定者要考虑到孩子和青年人的需求、方言的合理保护以及国际语言权的发展范式等。发言专家讨论了语言政策对于语言多样性、社会包容性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专家们罗列了当下国际环境中语言资源的消极因素与积极因素,如母语受到挑战、政策方面对语言保护的忽视;联合国对语保机构的支持、服务于语保的高新技术的出现等等。他们表示,要强化土著语言的文化权和语言权,建立多语社会的价值意识,只有这样的语保政策,才能滋养文化之树的长青。

牛津大学名誉教授苏珊娜•罗梅因表示“保持语言多样,开创可持续发展的语言政策是联合国语保工程的重中之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对中国的方言保护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营造方言语系的合理环境、第二,在普通话主导的情况下在新闻中用方言讲“地方故事”、 第三,用科研的力量来展示多言多语的社会。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赵世举认为,树立促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语言保护宗旨,营造服务当代、开创未来的语言保护导向,采取兼顾语言不同功能的语言保护策略、构建主体多样相统一,和谐互通的语言生态,这是语言保护的根本大计、持久之策。

   在“亚太地区语言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包括其他国家、地区)”的主题对谈讨论中,来自中国、越南、韩国、泰国的专家针对语言资源保护传承开展了深入研究。

规范语保标准 培养专业人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濒危语言地图(2018)》,在世界现存的约6700种语言中,有40%的语言濒临灭绝。当前,全球平均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在语保工程中规范语言标准,培养专业人才成为中心环节。专家们就各国语言资源保护的经验、文化传承与语言资源、社会服务与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语保概念先行、实践紧紧跟上”的共识。在保护语言资源之路上,全球正在共同努力。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宇明教授作为平行论坛中方总主持人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并作了题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的理念与实践》的报告。他谈到,从中国的经验来看语言保护有三个阶段“语言保存”、“语言保育”和“语言资源开发”。当前社会正在向“智能时代”迈进,人工智能是智能时代的最主要的技术力量。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不仅是要分享各个国家、民族的成果,更重要应该形成一些共识,通过这些共识,在国际社会能够对语言资源大家一块来保护、调查、开发、利用,使我们人类语言资源不只是放在储存库里,而是确实让它活在我们今天和未来的生活中。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加泰罗尼亚大学教授海威尔·阿尔卡尔德·维拉卡姆帕表示,语言公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工具。为了解决语言多样性问题,海威尔将重点放在其道德维度上,即语言正义。“为什么语言多样性值得保护和宣传?我的主要观点是,为了建立一个共享未来的全球社区,有必要决定如何从语言政策的角度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

开发语言资源 推广创新技术

当前社会正在向“智能时代”迈进,针对语言资源的开发,新的技术已经服务于我们的语言保护和推广。与会专家们讨论表示,在语保的技术应用上有着“双刃剑”的效果,一方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它使更多语言能够推广,但另一方面平台主导以及在线活动关注少量的一些主导语言,因此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威胁了我们的语言多样性。因此,只有加强地区间的沟通、推广开放数据以及强化互操作性,促进单边与多边的协调,才能够更好的保障语言的多样性。

北京语言大学王莉宁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王莉宁教授发言


现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语言大学王莉宁教授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规划和规范”为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我国语保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重要意义。2015年,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各项工作,特别关注对濒危语言及其文化的调查保护。

清华大学教授李涓子表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承载了多年来我国语言资源调查工作的成果数据。作为官方资源管理、应用和展示的唯一平台,它为专家学者提供了更精确、更全面、更快速的语言资源分析功能,提高了语言资源采集、分析和保护工作的效率。

温荣辉2014年成立“全球说”,即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线多语言集成服务平台。他向大家介绍 “全球说”并与大家分享他们在过去几年里与国际教科文组织合作的过程及协作方式,介绍如何兼顾将企业的价值与社会的效应。为进一步强化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普及网络空间及促进并使用多种语言的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说”于2016年7月正式签订合作伙伴协议,共建“世界语言地图”项目。

在“世界语言地图新进展”的论坛中,9位专家重点讨论了当前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与推广,探讨了如何通过影视手段来保护语言资源,以及建设语言博物馆等主题。

保护传统语言文化 共筑世界多彩文明

语言和文化作为一种鲜活的、流动的意识形态必须仔细的进行评估,所以在语言记录项目要在国家层面还有在国际层面去展开,更要注重文化多样性及其相关数据。2019年是“国际本土语言年”,专家们相信会有更新的更好的机会来让世界的观众关注多语语言的多样性,让全世界有更好的运用语言的价值。所以,学界、政府机关以及相关组织要向世界提供一个更好的更崇高的语言政策,使人们能够在语言的选择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院长曼达娜•塞费丁尼普就“濒危语言数字馆藏利用与再利用”的主题进行了发言,她表示,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各地的语言研究都着手为濒危语言建立档案,当前所做的努力对于理解人类独特的语言能力、保护和保存人类非物质文化和语言遗产,以及理解当前全球发展及其对导致语言迁移的社区至关重要。下一阶段,濒危语言档案馆将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来应对这一挑战,这些方法将灵活可适应地与多语言文本结合起来。

在“文化传承与语言资源”的对谈式论坛上,赵丽明、陈楠、顾定倩、钟经华四位专家从女书资源保护与规范、汉字发展、中国通用手语和汉语盲文等几个不同的方面讨论了保护语言资源多样性的问题,丰富了大家对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的理解。

在“语言资源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谈讨论中,专家们从各自的研究角度,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经验,并从非遗传承的角度探讨了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维护语言多样性 语保达成国际共识

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于9月20日下午在长沙岳麓书院闭幕。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湖南省副省长吴桂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女士出席闭幕式并致辞。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主持闭幕式。陈宝生部长针对维护语言多样性提出四点倡议: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语言文化教育,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方法手段创新,精心呵护多样语言资源;加强资源合理利用,不断满足人民发展需要。中国愿和世界各国携手前行,务实合作,为保护世界语言资源、维护语言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宝生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讲话


   本次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响应联合国构建和发展世界语言地图的号召,形成了重要成果《岳麓宣言(草案)》,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岳麓宣言(草案)》倡议全人类充分认识到语言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倡议政府、专家学者、社会各方面力量都积极参与,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建议不要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对立起来,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保护工作。

岳麓宣言

岳麓宣言


2015年,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各项工作,特别关注对濒危语言及其文化的调查保护。这项工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截至目前,共有超过2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工程建设,组建专家团队近500个,参与的专业技术人员近1500人,组织开展了工程层面培训共计15期1000多人次。

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闭幕式

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闭幕式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让观众得以在短时间内概览各国文明精粹,了解中外在语言资源保护领域的新合作新发展,对于推进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相信,本次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助力语言文字的开发、保护、利用,为语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促进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