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话交流互鉴 孔院平台拓展合作——北语专家参加第27届对外汉语教学讲习班及国际研讨会 | ||||
| ||||
为深化中美汉语教学交流互鉴,拓宽校际合作渠道,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党委书记梁清、人文社科学部于小植、汉语学院赵菁和国际教育管理处/孔子学院工作处副处长田鑫近期应邀参加了“第27届对外汉语教学讲习班及国际研讨会”。 学术盛宴互学互鉴,北语模式广受好评 普林斯顿“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是中外学者共聚一堂、交流汉语教学研究心得和教学对策的学术盛会,今年是第27届。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美国、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200位学者及教师参会,在汉字与词汇、教材与语法、教学策略、教学与科技和古汉语等领域进行了思想的交锋和学术交流。来自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中外高校的21名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建言献策。 北语代表团阵容强大,选派4名专家发言,这也是自研讨会举办以来同一位单位首次有四位发言人,展现了我校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研讨会上,于小植以《载乾坤之德,燃日月之明——论面向全球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教材开发》为题,分享了汉语言文化之美,提出了中国文化教材开发体系的设想。赵菁就《初级汉语教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以北京语言大学初级汉语综合课为例》作了精彩报告,与会专家和教师代表纷纷表示她介绍的教学模式对于初级汉语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十分适用。梁清的发言题目是《Language Learning Beliefs of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深入分析了汉语学习信念对汉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引发与会代表强烈共鸣。田鑫以《汉语教育师资培训QCLI模式探析》为题,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师资培训的“Question(以问题为中心)-Case study(以案例为手段)-Learning and teaching(学学相长)-Input and output(输入与输出) ”模式,受到在场专家的普遍关注及好评。 四位专家的发言充分展示了 “北语标准”“北语模式”“北语方法”“北语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研究和师资培养方面的实力,有力提升了北语在美国汉语教学领域的地位。 共创共建新平台,共享共荣新未来 会议期间,代表团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主任周质平、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中文项目负责人刘乐宁、耶鲁大学张永涛、佛蒙特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中文项目负责人印京华、弗吉尼亚大学梁新欣及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梁霞就本土汉语师资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联合培养、邀请海外知名专家赴北语开设国际小学期、学生校际研修/学习、全球中文项目负责人论坛暨全球中文部/项目联盟、开展“两个城市 一个教室”等事项充分交换了意见。 会谈后,北语代表团与普林斯顿大学在开展两校课程合作、北语学生赴普林斯顿研修、开设普林斯顿北语汉语班方面;与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在人才培养及课程互联方面;与弗吉尼亚大学就在北语开设暑期中文班项目方面;与耶鲁大学、佛蒙特大学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合作方面均达成合作意向。 此次我校代表团赴美国普林斯顿访问,既为海外学界带去了北语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又充分了解和学习了海内外其他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手段,拓展了北语与美国知名大学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未来,北语将继续砥砺前行,积极推动中美人文交流深入合作,为我校建设世界一流语言大学添砖加瓦。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