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科研新闻 >> 内容
我校喜获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发布日期:2008-09-0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科研处字号:[ ]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评审结果,我校喜获5项教育部一般项目,为张宝林副教授《基于语料库的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研究》(规划项目)、梁彦民副教授《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青年项目)、黄晓东副研究员《钱塘江流域的九姓渔民方言——濒危方言个案研究》(青年项目)、帅志嵩博士《基于句法─语义界面的中古汉语“完成”范畴研究》(规划项目)、穆杨博士《英美当代女性作家童话改写研究》(青年项目)。2008年度我校共申报一般项目15项,立项率为33.3%。现评审结果正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http://www.sinoss.com/zh-cn/index.jsp)上公示。
    2005年以来,为了帮助学校老师参与科研项目,帮助年青教师尽快进入科研阵地,科研处加大了校级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在校级项目孵化的基础上,此次教育部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无论是立项数量和立项率方面,我校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我校继国家社科基金之后,取得的又一个科研佳绩。
项目简介:
《基于语料库的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研究》
    该课题是一项针对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情况的基础研究,将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外国人习得汉语句式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对汉语测试的启示。该课题的结论,将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编写、汉语水平考试研究,特别是对汉语水平考试的命题研究提供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字教学研究,是近年来对外汉语研究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然而,由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性质独特,尤其是在基本字符、结构规则、书写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表音文字,更没有现成的第二语言文字教学理论借鉴,所以,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的难度很大,在探索的深度与广度上都落后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研究、语法研究和词汇研究,研究手段和方法不够成熟,略显零散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科学体系。在语料的搜索和整理方面,虽然有些教师和学者根据教学或专项研究的需要,对外国学生的汉字表现进行测查和分析,但是,各取所需的分散作业,所采集的语料数量有限,不成规模,因而难以从中提炼出重要的学术成果,更无法满足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探索的开发应用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创新,而且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和“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基于数据库的外国学生错字别字类型、频率与分布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完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钱塘江流域的九姓渔民方言——濒危方言个案研究》
    九姓渔民是我国旧时的一类贱民。他们是以舟为家、以捕鱼为业的水上居民,主要分布在钱塘江干支流上。目前学术界对九姓渔民及其方言的研究还很薄弱,认识也很不全面,甚至存在不少误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濒危语言和方言问题日益引起国际、国内语言学界的重视。九姓渔民方言正是一种高度濒危、亟待调查研究的特殊汉语方言。本课题拟采取多种视角、多种方法,对钱塘江流域九姓渔民方言的历史来源、语言面貌、语言生活、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对该濒危方言进行抢救性记录和研究,以提高学术界对该方言的认识,并为相关研究增添鲜活的案例和理论方法借鉴。
《基于句法─语义界面的中古汉语“完成”范畴研究》
    该课题从词汇—语法界面入手,以语义驱动为主导思想,通过界面来考察中古断面“完成”范畴的共时表现和机制;将传统语义场拓宽到功能语义场,不仅着眼于词汇单位,还把短语、小句,甚至话语都纳入考察范围,将所有表达“完成”语义范畴的成分联系起来研究;深入动词内部探讨语义,并注意在语言演变的大背景下从系统性出发考察语义演变,归纳出上古汉语使成结构的不同类型,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解释;从系统出发,考察句法—语义界面的互动关系及其对语法系统的影响;借鉴语言类型学和构式语法的最新成果,归纳出上古汉语使成结构的不同类型,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解释。本一研究涉及到动词的分类,动词内部语义变化,动结式的产生和发展,体标记的产生和演化,使役式的表现形式和演化等,因此,本课题主要为汉语词汇和语法研究服务,尤其是为汉语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相关成果;同时,也可以为理论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英美当代女性作家童话改写研究》
    女性作家对经典童话的颠覆性改写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持续至今,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思潮下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本研究拟以六个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睡美人》、《美女与野兽》及《蓝胡子》为主线,选取有代表性的当代英美女性作家的童话改写文本,与经典童话文本及后现代男性作家改写文本进行互文性阅读,运用福柯的身体与主体,权力与抵抗理论阐释当代女性作家童话改写作品的共同主题。中心观点是这些改写作品尽管存在含混和妥协依然是以女性身体为视角,以女性主体探求为目的,在话语领域对以父权为主导的权力关系的抵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