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重大项目“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开题会召开 | ||||
| ||||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值此讲话发布三周年之际,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重大项目“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开题会于5月31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国家语委、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出席会议。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岭涛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瑜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菲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文学院院长郭鹏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汉学与中国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萍教授担任开题评议专家,李岭涛教授担任评议组组长。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黄伟主持开题会,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副处长郭浩、张嵩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教授作了开题报告,详细报告了项目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思路和方法、预期成果和创新点、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经费预算等内容。开题评议专家对项目选题、研究设计和项目团队给予了充分肯定,就课题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成果形式等提出了意见及建议,评议专家组组长李岭涛教授作评议总结。专家组一致认为,从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和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这两个领域进行研究,总体设计符合语言传播的规律、定位准确、研究重点突出、技术方法可行,项目团队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研究内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刘培俊司长在总结发言时指出,该选题具有重大选题的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开题立意清楚,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国家战略,同时包含历史眼光与时代新变。让世界听到、听懂、听得进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融入国外民众的生活,应该更加聚焦,弄清楚语言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关系,在表达方式、转化方式上不断创新。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发挥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播特色和优势,在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等方面持续发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多种途径展语言之美、亮文明之光,带动了国际传播能效提升。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项目,以国际传播视阈下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形势,探究我国优秀语言文化建构和传播的总体规律,增强我国优秀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提高我国优秀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梳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播的实践经验及其对比研究等。 本课题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顶层设计与理论创新,丰富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理论建设。项目团队在语言文化和国际传播等研究领域经验丰富,能够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创新提供思路。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从而推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而且可以为商业组织和社会志愿团体提供数据支撑,为政府和行业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科研处)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