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闻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科研新闻 >> 内容
我校获得3项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发布日期:2024-09-03访问次数: 字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24年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得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经费总额90万元。获得立项的项目分别为何涛博士的“预期不确定性的神经机制研究”,方小萍博士的“词汇网络跟新的认知神经机制:基于表征相似性分析的新义学习研究”,以及韩雨婷博士的“中文阅读理解试题自动化生成的核心技术及其实现研究”。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取消了往年“报二停一”的要求,据官方统计,本年度项目受理总数较2023年的303329项增长26.36%,为上一年增幅(3.38%)的7倍多,竞争空前激烈,资助率创下新低。在如此严峻的竞争环境下,我校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体现了我校科研人员紧密结合国家需求、把握科学前沿,勇于开展创新性研究的积极性与较高水平。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多层次、全过程服务申报工作,多次邀请专家教授开展课题申报辅导,精心组织开展申报动员、评审、预答辩、复盘等交流活动。此次项目的获批彰显了我校青年教师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和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成效。下一步,我校将强化科研项目全周期的过程化管理,稳步提升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为师生科研项目申请与实施提供坚实保障,争取国家级基金项目工作再创佳绩。

项目简介

1. 何涛博士的“预期不确定性的神经机制研究”

大脑如何表征外部环境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关键目标之一,另一个主要目标则是理解这些表征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尽管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人类大脑中预期的表征及神经解码(精确性)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对于预期的不确定性的很多特征尚不清楚。本项目采用脑磁图技术,结合神经解码、计算建模等算法,对人类预期的不确定性的神经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该项目为预期不确定性的理论基础提供全面、原创、系统的实验证据,并为类脑人工智能和相关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2. 方小萍博士的“词汇网络更新的认知神经机制:基于表征相似性分析的新义学习研究”

词汇网络更新是个体在动态变化环境中不断习得新词汇知识从而维持有效沟通的关键保障,探明其机制对理解人类语言能力至关重要。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词汇网络中新词的增加,长期忽视新义学习(即在已知词汇的基础上学习新义)。本项目拟采用高时空分辨率脑电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系统考察新义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表征与通达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本项目的实施将为词汇网络更新机制这一新兴领域提供认知神经科学角度的理论和实证基础,有望为语言习得、发展和康复提供指导。

3. 韩雨婷博士的“中文阅读理解试题自动化生成的核心技术及其实现研究”

试题自动生成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试题开发的效率,大幅降低编制时间和成本。尽管英语等印欧语系的试题自动生成技术已日趋成熟,中文试题的自动创制仍处于起步阶段。最近,预训练大语言模型在文本理解和生成方面展现出的卓越性能,为自动生成复杂的语言测试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这些大模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其生成的文本可能存在与事实不符或内容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本项目将围绕中文试题自动生成的核心技术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提示工程的创新设计,有监督的大模型微调优化,以及探索并验证新的试题难度预测技术方案。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本项目还将研发一个集中文试题自动生成与难度预估为一体的动态系统。这不仅将全面提升自动生成试题的质量和效率,引领该技术的新发展方向,也将为中文试题自动生成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