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得4项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我校获得4项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发布日期:2010-06-24 访问次数: 字号:[ ]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校共获4项。本年度社科基金项目全国共申报27171项,批准立项总数为2285项,其中重点项目140项,一般项目1290项,青年项目855项,平均立项率为8.42%。我校共申报33项,中标4项,平均立项率为12.12%,分布在语言学、中国文学和新闻学等三个学科。其中一般项目3项,分别是:韩经太教授《宋代诗学精神的理学文化观照研究》,高金萍教授《中国主流媒体的媒介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2003-2012)》和朱宏一副研究员《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信息库与题库建设》;青年项目1项,周韧副教授《汉语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关系研究》。
      据规划办消息,2010年度评审导向是,着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评审结果看,今年立项课题都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前沿水平和理论创新的要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初评全国平均分为67.6分,入围平均分为77.9分,65分以下低分课题占了34%。低分课题的普遍问题是选题细小、论证不充分、前期成果薄弱等。
 
项目简介:
韩经太教授《宋代诗学精神的理学文化观照研究》
      两宋诗学精神指的是在两宋诗歌作品、诗论等文献中含有的宋人诗学倾向和意蕴,涉及到两宋诗学命题、诗歌范式、诗歌审美取向、诗歌创作方法等多方面的诗学内容;而理学文化则是指理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精神心理、政治制度和物质生产等层面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的总和,两者具有极其复杂的关系。由此而言,两宋诗学乃至文学研究,无论如何无法忽略理学文化的重大作用。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涉及到两宋文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主题,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以理学文化为视角来观照两宋诗学精神的著作极为少见,而宋代诗学范畴、诗学特性、诗歌范式、诗歌流派等问题的产生背景、形成条件与理学文化有着紧密关联,因此,课题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课题主要是从理学文化的精神心理层面,对两宋诗学精神的若干方面进行研究。课题从诗国“宋调”的建构与解构的大背景下,对两宋诗学与理学文化之间的关联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出“诗歌——理学”发生关联的若干范式、类型,探讨理学文化对诗人及其创作发生影响的路径,对唐宋文化转型路径的动因做出新的解释。这些相关研究,将为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学的某些发生、发展规律,尤其是在一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学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研究成果对建设当代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有重大借鉴意义。
 
高金萍教授《中国主流媒体的媒介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2003-2012)》
      通过大众传媒的日常传播活动而形成的流行语,映射着人们对社会某个方面的注意,也反映着社会文化习俗、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变动。追踪某一长时间段中大众传媒传播的流行语,发掘其出现及流行的深层原因,可以探知媒介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把握媒介议程设置的内在方式。
借助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以及计算机统计手段获取的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能够真实反映并高度概括每一年度的国内政策举措、社会重大事件。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媒体流行语的递变更续记录着媒体传播的轨迹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反映着社会民主发展的历程,根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在塑造人关于现实的观念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流行语在反映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受众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由此可以看出,从媒介传播角度进行社会变迁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一,拓展了媒介研究的视阈,将话语分析法与媒介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从跨学科的角度开拓媒介分析的新领域;二,推动了媒体认识到“流行语”在传达公众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方面的重要性,认识“流行语”与社会民主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媒体的把关意识,在新闻报道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设置议程;三,为政府了解舆情走向提供决策参考,对“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挖掘,延伸其使用价值。
 
朱宏一副研究员《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信息库与题库建设》
      此课题将对HSK二十年来所有参加过初、中等考试的被试和使用过的题目进行全面彻底的信息普查,建立起便于检索的信息丰富的被试信息库和参数标注完善的题目信息库。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被试信息库和题目信息库两个部分。HSK[初、中等]被试信息库包含被试的姓名、国籍、性别、年龄、考号、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试卷号码、获证情况等一般信息,也包含被试的答卷信息。被试答卷的原始信息是进行测试领域各项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了保持信息的完整性,这个信息库将由多个母库和子库构成。HSK[初、中等]题目信息库是全部试题的描述性参数信息库,它由九个分库构成。九个分库是以九个题型为基础建立的,虽然各分库的描述性参数体系都包含内容范围、语言知识、功能项目等几个大方面,但不同题型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不一样,它们的描述性参数体系也各有侧重。
被试信息库和题目信息库将链接在一起,实现跨库检索功能。这两个信息库建设是一项基础工作,对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和描写,这有助于提高测试质量,将为测试领域的各项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可为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汉语本体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周韧副教授《汉语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关系研究》
      汉语的韵律节奏会对语法产生作用和影响,这是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过去近二十年的研究当中,汉语韵律句法方面的研究逐渐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和良好的研究前景。  
课题致力于从新的角度和新的材料出发,更深层次地研究汉语中韵律与句法语义的互动关系。这主要是探讨语言中各抽象单元之间的接口问题,包括语音层面与句法层面的接口,语音层面与语义层面的接口等。研究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讨论句法和语义因素如何制约韵律,另一方面讨论韵律通过何种手段反制句法和语义。本课题不是在语法、语义、语音的单一层面对语言事实进行研究,而是要探讨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对汉语多层面互动研究的一个尝试。而对汉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可以为进一步了解语言运作机制提供一个宝贵的窗口。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普通话的语音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最终帮助节奏划分在工程上的实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有辅助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