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张尚芳先生应邀来我校作讲座-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张尚芳先生应邀来我校作讲座

发布日期:2007-12-29 访问次数: 字号:[ ]


    12月27日下午,应人文学院、科研处邀请,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郑张尚芳先生在主楼918教室作了题为《上古汉语复声母构造》的精彩报告。此次讲座是“上古音研究”专题系列讲座的第一讲。
    虽然还有少数人怀疑,但古汉语存在复辅音声母也已成了共识。郑张尚芳先生首先以汉藏语系藏语、嘉戎语以及汉语温州方言中一些常用词语的读音为例,形象地说明了复声母并不只存在于上古汉语中,在当今某些民族语言和方言中同样也存在,由此引出了讲座的主题:上古汉语复声母的构造。
    复声母研究是上古声母研究中的难点,也是热点,郑张尚芳先生指出了复声母结构分析的必要性。从结构上看,复声母分为冠音、基辅音、垫音三种成分。后置的垫音一般分为流音、半元音。后置式是复声母中最近本的常规形式。前置的冠音则复杂得多,可分为咝音、喉音、鼻音、流音、塞音五类。郑张尚芳先生结合民族语言以及方言中的例字,分析了各种垫音和冠音的分布条件,这将有助于解决如何从中古声类凭演化规律及谐声材料等中依一定规则推出其结构。
    本场报告由我校科研处张维佳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三十多名师生聆听了郑张尚芳先生妙趣横生的讲座,并就复声母研究的一些具体问题积极地向郑张尚芳先生提问,郑张尚芳先生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整场报告深入浅出,极具逻辑性又不乏形象性,令听讲座的师生也深受启发:既了解了郑张尚芳先生对上古音复声母所作的深入研究,对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并研究汉语谐声字和方音史也同样有极大的帮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