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应邀来我校作讲座(二)-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应邀来我校作讲座(二)

发布日期:2008-01-09 访问次数: 字号:[ ]


     1月3日下午,应人文学院、科研处邀请,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郑张尚芳先生再次来我校作报告。此次题为《汉语中古介音的上古来源及外转重纽的产生》的报告是“上古音研究”专题系列讲座的第二讲。
    郑张尚芳先生首先指出了前人研究的误区,强调中古韵母分四等的区别是由介音的差别而不是元音的差别造成的。由此引出了此次报告的中心内容:中古介音是如何产生的?郑张尚芳先生结合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及对音、译音材料的例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上古汉语元音没有介音(有声母垫音w、 j),但有长短的对立,长元音发展为中古《切韵》的一、二、四等韵,短元音发展为中古《切韵》的三等韵。以此观点为基础,郑张尚芳先生又分析了中古重纽的起源、内转外转的产生、及轻唇化不轻唇化的条件等长期困扰学界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富有解释力的解答。
    来自校内外的三十多名师生聆听了郑张尚芳先生的精彩讲座。上古长短元音与中古介音的来源是郑张尚芳先生对上古音研究的两大贡献之一。郑张尚芳先生的报告让现场师生对以上相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所倡导的研究方法也值得我们在汉语语言研究中借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