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08)”在南京召开
| ||||
| ||||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08)12月15日到16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承办,全国各省、市、区教育厅和部属高校社科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有关特邀专家学者总计140余人应邀出席了论坛,我校科研处处长张维佳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教授、江苏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分别致欢迎辞。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副司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本次论坛旨在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跨学科研究进行探讨,就跨学科研究这一课题展开跨学科对话。
随后,论坛特邀专家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复旦大学邓正来教授、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北京大学郑晓瑛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顾海良教授在“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例证及其发展路径”报告中,从 “斯诺命题”及其破解、以改革开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为例、跨学科研究的路径及条件等方面,对跨学科研究的特点、组织形式、评估体制和机制等问题做了系统阐释。邓正来教授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科学发展”为题,分析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应当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制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瓶颈的方法。张异宾教授在“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几点思考”中,指出: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但不应将跨学科研究跟专业化体制对立起来。郑晓瑛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人口健康的跨界研究:创新思路的探索与实践”,她以自己主持的重大项目为例,对跨学科研究的定位、特点、组织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
主题报告后,与会代表们围绕“跨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不同学科视野中的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实践与经验”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张维佳教授主持了第二分组的讨论,并就“跨学科研究”和“问题导向研究”、“学科研究”和“基础研究”之间的关系,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跨学科研究”不等于“问题导向的研究”,“学科研究”也不等于“基础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性质应从方法论、目的论、认识论等视角来分析;应推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并重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高学科国际对话能力和解决现实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会议期间,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还就《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稿)征求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本次以“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为主题的高层论坛,对推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科研管理和评估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