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青博士在我校人文学院作讲座-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叶晓青博士在我校人文学院作讲座

发布日期:2008-12-31 访问次数: 字号:[ ]


    应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人文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科研处的邀请,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中文系叶晓青博士,来我校做北京历史文化系列报告。12月24日下午为第二讲:亡国之音-从清代国歌看传统音乐思想。
    讲座由科研处处长张维佳教授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屈延朝副处长主持,叶晓青博士在80年代较早开展上海史的研究,后来又投入了晚清科技史、医学史、清朝宫廷与戏剧关系以及清代艺人法律和社会地位研究。
   叶晓青博士从1911年10月5日清政府公布的国歌谈起,指出这首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颁布的国歌《巩金瓯》在当时就被人称为是亡国之音。这种说法不在于其后的辛亥革命、清朝覆亡,而是因为从传统乐理言这首国歌的工尺错了,作曲少掉了在传统乐理中代表“君”的“宫”音。所以这首国歌被时人称为“亡国之音”。叶晓青指出,也许在现代人看来这是没什么要紧的细节,但在强调礼乐的古人看来特别重要,所谓“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如果礼崩乐坏则必称其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了。接下去,叶晓青女士就中国传统音乐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识、中国传统的对于音乐的评判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大量的文献材料及图片为例证。
   她还指出克服研究史学的困难要敏感、有敏锐的直觉,需要有意识的去找研究工具、重视实物的重要性,强调对实物感性的感受力,指出了研究历史有许多资源可以用,我们应不断积累,动用感性和理性用心灵去感受这些资源。作小题目时不能就小而小、应善于以小见大,而只有下功夫、多看书找不同领域的结合点才能做到这一点。
    讲座结束后,叶晓青博士与前来听讲座的学生及教师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