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课题成果获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二等奖
| ||||
| ||||
由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党派优秀课题成果评奖日前揭晓,我校张维佳教授的成果《关于充分发挥北京高校在首善文化建设中作用的调研报告》荣获二等奖。
张维佳教授是民盟北京市委委员、高教委员会副主任,民盟海淀区委副主委,我校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副主任。本调研报告是张维佳教授主持的民盟北京市委200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首都高校的文化使命”的主要成果,也是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留学生博雅教育”的子课题成果。
本课题成果共两万余字,由四个部分构成。(一)问题的提出: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国家文化战略和北京市社会发展目标出发,提出:在推动首善之区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北京高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高地,而且也是弘扬、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火车头,在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二)首善文化建设与高校的文化使命:从社会变迁和当代大学理念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入,对高校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引领使命进行了理论阐释,指出:高校不仅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而且也是文明继承、传播和知识创新的中心,应发挥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三)首都高校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大量的调研数据,从社会、政府、高校等维度对首都高校在推动首善之区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对当代大学的文化使命和责任认识不足,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仅仅表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大学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的自觉性不强,其作为社会思想库的功能有待加强;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不强,其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有待提高;校园高雅文化的社会普及水平较低,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交流有待增强;高校文化研究的服务意识不强,其成果向应用转化的水平有待提升。(四)充分发挥首都高校在人文北京首善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首先,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高校参与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为其参与并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高校应提高发展、引领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的自觉性,主动参与首善之区文化建设工程。应大力提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觉”能力,主动参与并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工作;应积极开展以提高国民文明素质为目标的博雅教育,通过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应充分发挥学科整合优势,积极整理和挖掘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并通过开设“京味”课程,传承带有浓郁特色的北京文化。
课题负责人曾将成果提炼成《首都高校的文化使命》,在民盟北京市委“2008人文北京与首都文化建设”论坛做过主题演讲,受到一致好评。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