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汉语国际教育高端论坛在我校召开
| ||||
| ||||
6月5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汉语国际教育高端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京内外的特邀专家和师生共三十余位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张旺喜副校长主持。 论坛的主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学科与事业发展:新时代、新机遇、新作为”。 我校校长刘利教授首先致开幕辞。刘利校长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和学科建设取得的卓越成就,基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目标,对未来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提出四点期望:(1)制定规划,引领学科和事业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2)构建以服务一线、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3)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理念,健全人才培养机制;(4)整合优势资源,凝聚各方智慧,建设服务国家大局的汉语国际教育智库。 史有为、宁继鸣、朱志平、刘珣、李泉、李晓琪、文秋芳、吴中伟、吴应辉、张博、陆俭明、赵金铭、崔永华、崔希亮等先生围绕会议主题先后发言。专家们一致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和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需要认真总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努力关注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学科建设、语言养成、教师发展、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学科理论研究、教材研究、孔子学院转型等等,要将汉语国际教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实践探索,创新理念与方法,确保事业和学科可持续发展。要汇聚海内外各方力量,架设语言沟通之桥,同筑和谐互鉴之路,携手打造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旺喜副校长最后作大会总结,他指出,本次论坛是高水平高质量的高端论坛,专家们的精彩发言凸显了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担当,展现了立足当代、放眼未来的眼界和胸襟,对今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学术期刊《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将以专刊形式刊登本次论坛相关成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