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喜获5项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北语喜获5项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

发布日期:2017-10-20 访问次数: 字号:[ ]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校共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6项,中标一般项目5项,中标率为19.23%,高于全国平均中标率(13.67%);中标的项目中,3项属语言学学科,2项属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中标的5项一般项目分别是:邵艳秋教授的“汉语特殊句式语义依存图的表示与分析研究”,吴珺副教授的“基于语料库的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研究”,骆健飞博士的“语体语法视角下汉语的单双音节动词研究”,黄月博士的“面向语言学的文献计量及知识可视化分析”,徐秀兵博士的“魏晋—隋唐墓志常用楷字‘形构用’研究”。

2017年度国家语委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校信息科学学院解焱陆副教授中标1项重点项目:“面向二语的汉语口语水平智能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邵艳秋教授“汉语特殊句式语义依存图的表示与分析研究”:语义分析是自然语言理解的关键技术,本项目旨在探讨句子层面的语义分析,研究组成句子的各词语间的语义结构和语义信息的表示问题。主要采用语义依存图的表示形式,该表示方法简单清晰,计算机处理相对容易。汉语是意合型语言,句子结构表达方式灵活,很多特殊句式如兼语句、连动句、比较句、有字句、复句等在进行语义表示的时候相对于简单句要复杂得多。本项目拟对这些特殊句式进行语义依存图表示的研究,同时对其意义结构即句模进行归纳分析。从而为更好的建立语义自动分析模型提供相应的知识支持,促进机器翻译、自动问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吴珺副教授“基于语料库的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研究”:伊藤漱平所译《红楼梦》是《红楼梦》日译本中的经典之作,受众面广。以伊藤漱平《红楼梦》跨时代的三个日译本为对象,建立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语料库,将大规模、多译本的量化统计与多维度的文本对比相结合,从章回、隐喻、文体、注释、语言风格等各个侧面量化分析伊藤漱平在不同年代于译本中体现的选择倾向、风格变化以及其与翻译规律形成的内在机制与动因,同时兼与井波陵一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真实、有效的数据揭示伊藤漱平译本的翻译特色和翻译理念,进而论证伊藤漱平译本在不同读者需求和不断完善译本需求驱动下翻译风格的变化以及其与日本式翻译范式变迁的动态关系。

骆健飞博士“语体语法视角下汉语的单双音节动词研究”:基于“不同语体的动词具有不同的句法特征”的基本假设,遵循“语体——句法——功能”三对应的方法,从“语体语法”这一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汉语单双音节对应动词的语体差异及其句法表现,旨在重新认识汉语动词的韵律、语法和形态等本质特征,并探讨汉语动词在语言类型学上的个性特征。本课题在语体语法和韵律句法的理论背景下,对汉语的动词进行全新的分析,全面挖掘汉语动词的语体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其成因,解释汉语语体在词汇、语法中的表现,为重新认识语体的本质,乃至人类语言的语体属性提供帮助。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为汉语语言学理论、普通语言学理论所吸收,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汉语语料库建设、语言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材编写等多个领域。

黄月博士“面向语言学的文献计量及知识可视化分析”:主要针对语言学领域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源进行科学计量学分析及基于可视化进行知识发现研究,研究结果将探测知识发现理论应用于语言学文献领域的适用性,为日后比较不同学科发展规律做准备,对语言学的学科建设以及推动语言学发展有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并为语言学领域的科研入门者、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科发展带头人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将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分析:语言学知识的产出与分布、语言学研究的合作规模与网络分析、语言学领域共现网络的构建及其聚类、语言学期刊的聚类分析及知识流动、语言学研究主题演化及比较和语言学研究前沿及知识基础。

徐秀兵博士“魏晋—隋唐墓志常用楷字‘形构用’研究”:汉字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字体纷繁,载体多样,动态实现形式几经变迁。从历史分期来看,汉字可以分为古文字、近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三个大类别。楷书是近代汉字的主流字体之一。魏晋时期,楷书初步形成;南北朝时期,楷书在自然发展中,字形纷繁复杂;隋唐时期,楷书趋向成熟,有了人为规范——官方的正字法。墓志兴起于东汉,南北朝走向鼎盛,现存墓志实物数量以隋唐时期为最多,是文本文字保真度较高的重要载体。魏晋—隋唐时期,刻版印刷尚未流行,书写还是楷书汉字的主要实现方式。本课题选取魏晋—隋唐墓志常用楷书汉字(简称“常用楷字”)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在形体、结构和职用(简称“形构用”)三个平面上的特点,能够以简驭繁,集中考察汉字演变的现象和规律。本课题对于完善汉字史研究和建构汉字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当代汉字规范、字典辞书编纂、常用汉字教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解焱陆副教授:“面向二语的汉语口语水平智能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自动口语评价技术以人的语音和语言特征为基础,以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等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融合语音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利用计算机自动辨别学生发音的偏误,对被试口语发音进行自动打分。本项目主要研究针对不同层级语音特征(音素、声调、语流音变、韵律结构与停延、流利度及语调)的关键自动评价技术,研究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的方法,如具体的口形,舌位等的改正。集成开发汉语口语自动评价系统。形成汉语习得的评价和学习闭环系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