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校长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
| ||||
| ||||
刘利校长在华文教育校长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7月26日上午,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开幕。我校刘利校长应邀参加了此次交流周开幕式及其他系列活动。 7月26日,刘利校长出席了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贵州省教育厅、贵州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国际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刘利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北语早在2012年教育部启动遴选首批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时就开始了国别和区域研究,不断探索外语专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已将国别和区域研究定位用为外语类院校转型升级的新支点。北语将努力搭建区域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努力汇聚彰显国别特色的研究骨干力量,努力加强校际研究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外语类院校深化国别和区域研究的途径,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努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贵州省副省长魏国楠,柬埔寨王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凯·西索达女士等重要嘉宾出席会议。来自11个国家(地区)近300位教育官员、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7月27日,我校刘利校长还出席了由贵州师范学院主办,贵州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支持的“华文教育学校校长论坛”并做主旨演讲。 刘利校在演讲中表示,华文教育已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华人华侨与故乡联系的桥梁,成为名副其实的“希望工程”和“留根工程”。文化将成为海内外华文教育交流的重要推动力。 此次论坛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文教育为主题,探讨办学模式,充分了解海内外华文学校的教学、教材及师资方面的情况,增进彼此的感情与认同,加强海内外华文教学界的联系。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举办以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经由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拓展为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为中国—东盟教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人文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成为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