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召开
| ||||
| ||||
9月24-25日,第三届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联合研究中心主办,由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语教育学院承办。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冯胜利、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分党委书记程娟分别致辞,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育研究所所长张黎主持开幕式。 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致辞 程娟教授致辞 特邀嘉宾、校内嘉宾 张黎教授主持 作为韵律语法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会议旨在为与会学者提供平等交流、自由讨论的契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进而推动韵律语法研究的长足发展。冯胜利教授表示,汉语韵律语法国际研讨会是第一次在大陆召开,因为北京语言大学是韵律语法的摇篮,在这里召开此次会议具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为了鼓励和培养更多的青年学者致力于韵律语法研究,本次会议还特别设立了“韵律语法青年学者论文奖”,共有八位入围者通过现场报告角逐这一奖项。 韵律语法青年学者论文奖入围报告 在青年学者论文奖专场中,来自各个学校的青年学者们向大家报告了自己的论文,评委们对入围作者进行了现场提问,并给予了客观、深入的评论。经过现场评委的匿名投票,一等奖的获得者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王迟(论文题目:《韵律对汉语致使结构谓语动词的制约》);二等奖被北京语言大学的陈默(论文题目:《母语和韵律单元等级对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韵律边界产出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黄新骏蓉(论文题目:《三音节式重叠结构的句法语义及韵律形态》)收入囊中。 韵律语法青年学者论文奖颁奖仪式 韵律语法青年学者论文奖获奖者即兴发言 各个分会场的讨论也精彩纷呈。分组报告的主题涉及韵律理论、韵律音系、韵律词法、韵律句法、韵律语体、历史韵律语法、韵律教学与习得。在9月25日上午的“韵律教学与习得”小组报告中,与会代表就“声学线索对韩语母语者感知汉语韵律边界的作用”、“韩国学生汉语口语韵律加工对歧义句的解歧作用”、“唐通事汉语教材中的汉语韵律表现”、“声调感知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报告和讨论。 闭幕式上,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端木三教授做了会议总结发言。他表示,“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比以前更加广泛,可以说是四代学人齐聚一堂。基于不同理论背景和学术见解的学者之间互相交流,对学术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第四届会议的承办单位——河南大学的庄会彬副教授做了会议承接发言。他介绍了开封的历史文化以及开封话中涉及的一些语言学问题,热情邀请各位代表明年去开封参加第四届年会。 密歇根大学端木三教授会议总结发言 此次会议在韵律语法理论系统的构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韵律语法现象的历时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韵律教学和习得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会议的召开推动了语言学界和文学界有关韵律研究的学术同仁的广泛交流,促进了韵律语法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建设和推广。与此同时,会议的召开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基础理论与资源开发创新平台”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会议中的本体研究报告对于构建汉语语言学各分支领域尤其是语音和语法两个领域的教学体系提供了准确、有力的理论支撑;而韵律语体语法研究、韵律教学与习得研究方面的报告则可以直接应用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语言测试的实践中,对于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和意义。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