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重大专项项目“新世纪华文长篇小说研究”开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 ||||
| ||||
3月31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重大专项项目“新世纪华文长篇小说研究:以香港‘红楼梦奖’获奖作家作品为平台”的开题研讨会在校教四楼213顺利召开。会议由该项目首席专家我校赵冬梅教授主持,特邀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联芬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赵稀方研究员、我校陆薇教授五位文学研究领域专家莅临指导,出席此次研讨会的还有我校科研处曹晓兵老师,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沈庆利教授,我校路文彬教授、徐宝锋副教授和徐立钱博士。 此次研讨会分四个阶段进行,会议初始,曹晓兵老师向各位参会人员介绍了我校重大专项项目的设立时间、评审标准、重要意义等基本信息,并对该课题入选教育部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期待,充分体现了我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接着,赵冬梅教授详细介绍了该课题的设计理念、基本内容、研究价值和预期成果。该课题以香港浸会大学2005年设立的“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获奖作家作品为平台,从跨区域、跨文化、跨学科的角度对新世纪华文长篇小说进行研究,四个子课题分别从主题与审美、文化认同、伦理价值、译介与传播等角度切入,致力于全面深刻地把握两岸三地及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的独特性,探索各区域具有共性的问题与现象。开题组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选题角度新颖,内容覆盖面广,具有相当学术价值。 随后,五位特邀专家逐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集中探讨了如下四点问题:一是如何更精准地界定该课题题目;二是如何梳理四个子课题间的关系,构筑更为严密的内在逻辑;三是如何看待“红楼梦奖”及相关文学奖项的评奖体系与机制;四是如何建构理论空间,以更加凸显理论张力。在听取专家发言后,项目组成员和各位专家展开充分讨论,以期从课题内容和具体操作两个层面进行完善,力求内容更全面、结构更合理。 最后,赵冬梅教授对此次会议做总结发言,本次开题研讨会为该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供了经验,本课题将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改进,或将适当壮大研究队伍,以期在项目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新世纪华文长篇小说的创作与研究、外译与传播。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