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语言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学术研讨会在北语举行
| ||||
| ||||
2013年12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语言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学术研讨会于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是在首届“语言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小型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并引起相关领域的学者关注和讨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从不同的认知域探讨这一问题、增进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由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潘海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语言研究所“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当代语言学》编辑部联合主办。 本次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曹志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胡建华致开幕词,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潘海华做了会议介绍。在本次会议上发言的专家学着有台湾清华大学的蔡维天、浙江财经大学的曹道根、中国人民大学的陈前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程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胡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黄成龙、香港理工大学的蒋严、香港城市大学的李宝伦、天津师范大学的李汝亚、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李亚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刘丹青、北京语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潘海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洪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徐烈炯、北京大学的袁毓林等,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冯胜利以及北京语言大学的张博、吴平、戴悉心、刘慧娟等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上,大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结合“显著性和局部性”对不同的语言现象进行了探讨。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到了通用量词、反响型量词、题元角色、经历体标记、领属话题结构、反身代词、话题和焦点、被动句法和“被动”范畴等;在语言上,主要涉及到了汉语、英语和羌语等。本次会议在广大教师、同学的支持下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之间围绕“语言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这一主题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上,大家认真聆听、各抒己见,虚心请教、勇于争辩,充分体现了学术上的人人平等。 合影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