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重大应用基础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媒体中的使用监测研究”研讨及开题报告会在北语召开-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重大应用基础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媒体中的使用监测研究”研讨及开题报告会在北语召开

发布日期:2014-01-16 访问次数: 字号:[ ]


2014年1月10日,由杨尔弘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2013年度北京语言大学中大应用基础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媒体中的使用监测研究”研讨及开题报告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九会议室举行。
研讨及开题论证专家组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首都文化基地韩经太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石定果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孙茂松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刘挺教授组成。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周韧教授出席了会议。项目的4个子课题负责人杨建国教授,邵艳秋教授,刘鹏远副研究员及史艳岚博士都出席了会议。课题组的博士生及硕士生旁听了会议。
会议由韩经太教授主持,周韧教授对北京语言大学的重大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杨尔弘教授首先就课题的总体思路、基本内容、课题目标、前期工作、研究计划等向专家组进行了汇报,同时提出了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遇到的困难。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介绍,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与实用价值给予了肯定,对课题的研究方案予以认可,对前期工作表示很大的肯定与支持,对课题下一步研究从宏观到细节均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归纳如下:
 
一、课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发掘人文现象的形式化。同时课题目标要定位在文化的思想继承,这个定位较之对语言继承的研究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价值。课题中各类文化元素的参数与属性要进一步丰富化;
 
二、以计算机介入人文学科的研究,其突破,必然包含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技术问题一经解决,本课题就一定会生成重大成果。课题核心关键问题间的关系应该是:语言单位就是特指作为文化元素的语言单位,要做到词与范畴相统一。
 
三、项目对文化元素源头的的梳理,将对汉语史的研究有很大贡献,词语演变丰富了汉语史的研究。一些重要工具性文献或工具书如《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十三经索引》、《辞源》等希望能充分利用,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工作量;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较为成熟的算法,来降低课题计算的复杂度,同时,对得到的统计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与思考其反映现象的意义;
 
五、对文化元素进行定量定性的界定非常重要,还要考虑对文化元素的流通与认同问题。建议文化元素数据库要平台化、开放化。
 
六、研究中文化元素的统计调查数据,可以对外发布。
 
课题组成员与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专家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的问题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科研处
                                                                   2014年1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