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明书记为百余名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做专题讲座-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李宇明书记为百余名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做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13-04-17 访问次数: 字号:[ ]


 4月15日上午10点,我校党委书记、语言学家李宇明教授在逸夫报告厅为170多名2013年国家汉办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做了一场题为《语言为什么能够传播》的学术讲座,讲座生动风趣,深入浅出,为参训学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与指导。

 李宇明教授开宗明义,指出了本次讲座的中心议题,那就是,语言为什么能够传播?随后他指出,了解语言传播的动因有利于认识语言传播的规律,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语言传播规划。为了探寻语言传播的推动力量,李教授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语言传播现象,在丰富详实的举例中,语言传播的动因很明显地呈现了出来:这里面既有殖民和移民的原因,也有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同时还有军事和经济贸易的原因。

 面对如此复杂的多种动因,李教授针对他们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作用的历史条件以及作用的结果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步入21世纪后,汉语国际传播的步幅突然加大,李宇明教授认为这一波汉语的向外传播,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根本动因。当中国落后的时候,外国人感兴趣的主要是“传统中国”;但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现代中国”已成为充满活力、具有工作机会的话题,受到更多的瞩目。李教授认为,正因如此,目前我们汉语教学的中心内容应该逐渐转移到现代中国,因为只有学习了现代中国,学习汉语的人才能从中获取机会与利益,才能够加快汉语在国际传播的步伐。

 中国人需要了解世界,世界更需要了解现代中国,才能够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误解。然而,现代中国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我们有必要建立“中国学”,着力为汉语学习者建立一个符合他们兴趣与学习效率的知识体系。但是建立和完善这样一个庞大繁杂的中国学系统,仅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李宇明教授认为,中国学的传播者除了要拥有热情和基本技能,在身后更需要有强大的助教系统来支撑。我们应该组织强大力量来编写适用的教材,并做到领域分明、及时更新、深入浅出、层次合理。此外,汉语学习者的身后也需要强大的助学系统,真正做到让每一个有兴趣了解汉语、了解中国的外国人都可以得到适应其水平的帮助。

 此外,李宇明教授还认为,不同于以前,如今的汉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讨论现代中国,而非一味回避敏感话题。汉语教师应该收集学生看法、引领学生进行重点研讨并吸收合理、善意的建议,只有这样才可以增进中外的相互理解,促进现代中国的发展,令汉语学习者真正的“知华、友华”。

 李宇明教授指出,每一个汉语教师志愿者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意识,能传播语言并传播现代中国学,而且可以在国际上广交朋友。讲座的最后,李宇明教授祝愿志愿者们能够在汉语传播的过程中愉快而有收获,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阵地,真切的希望为大家提供工作、学业乃至生活上的支持,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家。

 我校承办的这次2013年国家汉办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储备培训,为期两月,这周已经进入了第六周的紧张培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校认真地遴选培训师资,既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也有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一线优秀教师,以期在夯实学员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教学技能技巧,做到“道”与“术”的和谐健康发展。

李宇明书记为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做精彩讲座-001

李宇明书记为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做精彩讲座

参训学员向李宇明教授提问

参训学员向李宇明教授提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