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李晓明教授剖析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
| ||||
| ||||
2013年5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在教四楼104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浅赏”的专题演讲。
李教授本次讲座的四个话题分别为:网络中的博弈、国际关系中的计算、匹配市场中蕴含的计算、大数据与小世界。在开始具体讲解之前,李教授与现场六位同学互动开展了博弈论的实践活动,使大家初步体验了博弈论。 在讲解第一个话题时,李教授以生活中公路交通网的选择为例,引导大家思考与话题有关的问题;在谈到第二个话题时,李教授提出了“社会网络中三角关系的稳定性”的概念,并举出了钓鱼岛问题中的关系的例子;第三个话题由一个关于矩阵的小测验引出。李晓明教授介绍了匹配市场的场景,并以偏好卖家图为例,向大家讲解了匹配市场基本模型:二部图;第四个话题难度较大,为帮助大家理解,李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小世界“实验及其研究之路,在介绍形成网络的两种基本力量:同质性和弱联系的基础上,还引申出Watts—Strogatz等模型。最后,李教授对这四个话题的进行总结:社会科学也需要计算思维,社会现象中蕴含着计算过程,理解社会过程有助于计算科学的发展。 本次讲座中,李晓明教授融入许多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详细且生动的讲解,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了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同时在计算机相关的学习方面也给大家带来了启发及新意。 图一 教授正在讲课 图二 课堂上的博弈实践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