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刊文,报道北语李宇明书记点评“汉字书写危机”
| ||||
| ||||
9月16日出版的《瞭望东方周刊》第36期,刊登记者张海林、特约撰稿何盼娅的文章《直面“书写危机”》。该文发表后,被凤凰、搜狐、腾讯等多家知名网站迅速转载,引发公众热议。
文章认为,提笔忘字等“字体失忆症”现象,在中国人中已经极为普遍。针对这一现象,文章援引北语李宇明书记的分析:“汉字书写类节目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是因为这类节目撩拨到了民族文化的神经。字是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的命脉。大家关注这类节目,本质上是关注民族文化,关注民族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汉字危机”已迫在眉睫?记者引用李宇明书记的观点:不能因为有“提笔忘字”现象,就断言汉字有危机,进一步断言汉语有危机、中华文化有危机,就要保卫,就要拯救。李书记认为,“汉语汉字、中华文化没那么脆弱,历史上风风雨雨,都没有把汉语汉字销蚀掉,没有把中华文化消解掉,相信今天也不会。” 针对当前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说法——学英语导致汉语书写能力退化,李书记认为:“语言文字会不会受到外语的冲击,本质上是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社会群体在思想、文化、科技、贸易等方面能不能领先。”历史上希腊语、拉丁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都曾经是强势语言,因为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创造了辉煌。后来语言的衰落,也是因为这些民族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不再代表先进水平。英语在今天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是因为英语负载了许多领先的东西。历史上汉民族创造了东亚的辉煌文化,汉语汉字在东亚也就广为流传。“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吸收是正常现象,汉语在历史上不断地通过吸收异族语言来丰富自己。英语也是如此。一个在世界上使用越广泛的语言,越能够更多地吸收其他语言的成分。” 李书记呼吁,“我们确实应当在全社会树立语言意识,敬惜汉字,珍视中华文化。对于母语的热爱,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爱到什么程度都不会过分!但是,语言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新的语言技术会把旧有的语言技术挤进历史和艺术的领域。书法已经进入艺术领域,不一定还把它看做全民的素质,但是练习书法、欣赏书法也是文化;书写,直到今天还应当看做全民的素质,因此在小学结合语文教学开书写课,是完全应当的,也是需要的。” 《直面“书写危机”》网址见:http://news.ifeng.com/shendu/lwdfzk/detail_2013_09/16/29649540_0.shtml?_114sobiaoqian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