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前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顺利结项-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陈前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顺利结项

发布日期:2013-11-06 访问次数: 字号:[ ]


日前,陈前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广义体貌标记语法化研究”(批准号:08BYY050)已经通过鉴定,顺利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证书号为20130998。
本课题从类型学的角度研究汉语体貌标记的语法化,具有多学科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的学术价值首先体现为语言学价值。通过专题研究解决了多个语言学的具体难题,对已有的语言学现象获得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由于是在语言类型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汉语体貌标记语法化的研究,从而深化了对汉语个性与共性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汉语本身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对象的语言学价值,提高了汉语语言学的学术水平。其次,本研究还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本研究重点研究近代汉语的材料,但有两三个专题也涉及到了上古的一些经典文献。通过对古代汉语“方”“有”“也”的正确阐释,可以对《诗经》《左传》《国语》《庄子》等文献的语言及内容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第三,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哲学价值。本课题在研究“方”的问题时,专门延伸研究了《庄子》中两处“方生方死”的解读,探讨了庄子与惠施的哲学思想的异同。最后,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的是史学价值。本课题在分析《诗经》的“有”字句的问题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夏小正》的语料,并综合相关材料对商人的起源、东夷与百越的关系等重要的历史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意见,认为《夏小正》的语言与南岛语有一定的联系,语言学证据支持商人源于东方,东夷与百越同源。
本研究研究的体貌标记只是汉语丰富的体貌标记的一部分,但本研究所应用的类型学概念系统,基于用法的研究方法,量化的数理分析方法,语义地图方法的创造性运用,方言地图材料的运用,接触语言学的解释视角,历史学、地理学、生物人类学等跨学科材料的综合运用,这些因素在现有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可以广泛地适用于本研究尚未触及的体貌专题及其他领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