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语召开
| ||||
| ||||
作为北京语言大学建校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协办的“第二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8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8月23日上午8:30,大会在逸夫楼报告厅举行了开幕式。 崔希亮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当前中介语研究和中介语语料库建设都取得了很多成果,新项目很多,吸引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语料库建设是基础工作,同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两方面一样,语料库的建设同样是国家急需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不是某几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需要大家的积极贡献。最近我校正在积极开展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和研究”项目的研究,得到了兄弟院校及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他代表学校向对语料库建设做出贡献的海内外学者表示感谢,并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参加我校50周年校庆庆典。 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致辞。他说,汉语教学发展到今天,迫切需要建设完备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而且要充分利用语料库来进一步改进汉语教材,革新汉语教学方法,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在国内,第一个建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北京语言学院,那就是1995年由储诚志、陈小荷主持建立起来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此后,多所高校也已建设了不同规模、不同标注程度、不同内容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但虽有不小的成绩,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研究的各个方面还都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汉语教学发展的需要,不仅需要加大财力上的投入,更需要进一步以科研引航,开展多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陆俭明教授在发言中就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值得学界深入研究与思考。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冯志伟教授、北京大学李晓琪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孟柱亿教授也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从不同视角针对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的不同方面发表了讲话,生动且富有深度。 本届研讨会是继2010年首届会议之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旨在交流海内外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探讨相关问题,促进学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与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教学研究的发展。具体议题包括: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面临的任务与对策,汉语中介语口语语料库与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标注研究,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语料检索与呈现,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二语习得研究,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教学模式研究,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与汉语水平考试研究以及其他相关议题。 本次大会筹备伊始,即得到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收到论文提要投稿88篇,参会论文约70篇,参会人员7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日本、越南、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大会以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两种形式进行,代表们围绕“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偏误与习得研究”、“中介语语料库与汉语教学”和“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等多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对相关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本次会议大会主席由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分别由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规划处处长张旺熹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处长张维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副院长肖奚强教授担任。大会特邀嘉宾有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冯志伟教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李晓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冯胜利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刘乐宁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孟柱亿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荀恩东教授等。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