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得3项北京市规划项目-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科研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新闻 >> 科研新闻 >> 正文
我校获得3项北京市规划项目

发布日期:2009-09-21 访问次数: 字号:[ ]


 
    日前,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公布了2009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名单,我校喜获3项,其中基地项目2项,为韩经太教授的《中国审美文化焦点问题研究》,张维佳教授的《当代北京话声调变异的实验研究》;规划项目1项,为李庆本教授的《文化创意产业“北京模式”与“昆士兰模式”比较研究》。
    2009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申报工作为增补申报,要求:“有二级管理单位的限报3项(不含研究基地项目),每个研究基地限报2项,其他单位限报1~2项,不受理个人申报。”我校作为北京市社科管理二级管理单位,今年共申报项目5项,其中一般规划项目3项,基地项目2项。
项目简介:
一、基地项目:
1.韩经太教授《中国审美文化焦点问题研究》
    本项研究将本着对历史存在的“了解之同情”,揭示第一面貌,直面思想难题,尤其要集中目光于古今阐释争鸣之聚焦点,切入问题核心,深入辩难释疑,延伸理论思维,志在发现容易被浅表论述所掩盖的潜在价值体系,最终实现把握中国审美文化发展规律、提炼中国艺术精神的价值阐释目的。值此学界齐心协力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之际,如何选择并向世界译介中华文化经典,已成为全国学人关注焦点所在,而审美文化乃是中华文化传统之最饶灵感、最关性情者,就其吸引古今阐释之焦点问题展开新阐释,不仅具有实现中华文化生动传播的特殊意义,而且具有提炼中国艺术精神的思想探询价值,此外,也将有益于当代美育体系的创新构建。
2.张维佳教授《当代北京话声调变异的实验研究》
    拟根据当代北京话(老北京话、新北京话)及在京“方普”的变异特点,借助实验仪器,通过对北京话单字调、双字调的实验分析和研究,获得北京话单、双字调的基频、时长等声学数据,构建北京话的单字调格局和双字组连读变调模式,在北京话传统方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实验的手段揭示北京话声调事实,客观的总结北京话声调格局与变调模式。在以往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科学仪器和相关软件,探索快速有效获取声调格局和变调模式的实验方案,以期对大规模声调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二、规划项目:
     李庆本教授《文化创意产业“北京模式”与“昆士兰模式”比较研究》
透过北京和昆士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发掘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在各自区域开始出现、得到发展的文化、政策、企业等方面的具体客观条件,挖掘“北京模式”和“昆士兰模式”的对比深度以及价值。本课题研究将紧扣创意、政策、产品三个关键点,在科研中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促成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有效结合,即通过比较,批判地借鉴“昆士兰模式”的经验,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