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北京语言大学科研处网站
公示公告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目管理 >> 公示公告 >> 正文
关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5-07 访问次数: 字号:[ ]


 
关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2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各单位:
    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通知,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申报评审工作已启动,现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政府教育决策服务、为提高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服务,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二、课题申请人资格要求
    (一)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二)申报重大课题者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与学术造诣,能有效组织研究团队,调动各种资源开展研究。
    (三)申报青年专项课题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40岁(1972年5月31日之后出生)。
    三、课题申报类别
    我校可申报的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课题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包括优先关注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一)重大课题实行招标制度,申报者不得随意更改研究题目,申报者需根据《课题指南》对其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的描述自行设计研究方案,重大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具有较高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二)优先关注课题为本年度重点研究项目,隶属于重点课题类别,申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基础,选取独特的切入点进行研究设计。
    (三)重点课题(不包括优先关注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的申报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依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的“自由选题领域”自行设计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选报课题。
    四、资助强度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课题对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包括优先关注课题)、青年专项课题予以经费资助。重大课题最高资助额度为10万元;优先关注课题最高资助额度为8万元;重点课题(不包括优先关注课题)最高资助额度为5万元;青年专项课题最高资助额度为3万元。申报者须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参考资助标准,提出拟申请的资助额度,并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实际资助经费额度以最终评审结果为准。
    五、研究期限和成果要求
    本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要求在1-3年内完成,最迟在5年内完成。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课题延期或调整人员须经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不同类别课题的成果要求具体为:
    1.重大课题应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20万字专著一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发表3篇系列论文。
    2.高校及研究机构人员承担的重点课题(优先关注课题)应出版20万字以上学术专著1部,或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
    3.高校及研究机构人员承担的青年专项课题应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发表2篇系列论文。
    4.专著或论文发表必须注明且只能独家注明“课题类别+课题名称+课题批准号”,课题负责人均应为专著、论文的第一作者。
    六、课题申报要求:
    (一)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课题。
    (二)正在承担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课题负责人不能申报课题。
    (三)已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负责人不得以同类课题申报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四)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获得立项的课题,不得以同类课题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七、申报形式和申报时间:
    2012年课题申报采取网上申报与文本申报两种形式,重大课题不进行网上申报。重大课题实行公开招标制度,评审采取课题申报、资格审查、会议答辩、领导小组审批方式进行。申报者填写《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申请书》,签署意见后,密封投标文件。
    其他类别课题实行网上申报与文本申报。
    (一)网上申报:
    网上申报流程参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相关文件。网上申报网址为http://www.gh.bjedu.cn。课题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2011年4月26日修订)》、《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申请书(2012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活页论证》及《2012年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流程》等均可从市教委网站(http://www.bjedu.gov.cn)、北京教育科研网(http://www.bjesr.cn)、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网(http://www.gh.bjedu.cn)下载。
    请申请者务必于5月22日前进行网上申报,同时将申报课题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caoxiaobing@blcu.edu.cn,并等待北京市教育规划办的反馈结果。没参加网上申报的个人不得进行文本申报。
    (二)文本申报:6月1日以后科研处将把北京市教育规划办的反馈结果通知课题申请者。通过北京市教育规划办审核的申请者才能对文本进行打印、签字。
    (三)材料上交:申请书文本要求一律用计算机填写。
    重大课题文本材料的要求为:将《重大课题申请书》封皮复印10份,分别贴在10个档案袋正面,以便识别。请将《申请书》封底“投标材料袋背面粘贴表”的课题组成员名单复印10份,分别贴在10个档案袋背面,以便选择评审专家时回避。
    重点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文本材料的要求为:审查合格的《课题申请书》一式10份(原件1份,复印件9份),活页论证3份,将《课题申请书》的封面页打印后贴在档案袋正面,原件请在首页的右上角注明,以便识别。申请书和活页要求统一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
 
    联系人:曹晓兵
    电  话:82303073
    电子邮箱:coaxiaobing@blcu.edu.cn
 
附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
 
科研处
 2012年5月7日

 
附件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2年度课题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任务要求,回应首都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促进首都教育科研事业繁荣发展,制定本年度规划课题指南。
    一、重大课题
    1.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
    研究目标:调查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影响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主要研究内容:(1)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约因素。调查北京市各区县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调查制约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分析各因素的可控性及因素间的作用关系。(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策略。根据北京市义务教育的实际,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促进北京市义务教育区域间、校际间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2.高中特色发展与高校人才选拔多样化研究
    研究目标:以高中特色建设试验项目校为重点,调查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现状;厘清高中特色发展与高校人才选拔之间的关系;构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与高校人才选拔多样化相对接的机制;提出促进高中特色发展、改善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措施建议。
    主要研究内容:(1)高中特色发展、高校人才选拔多样化理论研究。梳理国内外高中特色发展、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一般理论。(2)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现状研究。以高中特色建设试验项目校为重点,调查总结当前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主要途径,人才培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3)高校人才选拔多样化对高中特色发展的影响研究。科学评价当前北京部属、市属高校人才选拔的方式,厘清高中特色发展与人才选拔多样化之间的关系。(4)高中特色发展与高校人才选拔多样化对接机制研究。提出改进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对策建议,提出推动高中特色发展的措施建议,构建高中特色发展与高校人才选拔多样化的对接机制。
    3.首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研究
    研究目标:厘清当前首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首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策略。
    主要研究内容:(1)首都高等教育质量状况调查研究。调查首都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状况,分析当前首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2)首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依据市情、教育实际提出当前首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3)首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策略研究。提出提升首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4.建立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机制的研究
研究目标:厘清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的构成要素,调查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分担的现状;提出建立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机制与政策建议。
    主要研究内容:(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分担理论和机制研究。梳理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分担的理论研究成果,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本分担的构成要素;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成本分担方面的差异。调查北京市以及我国其他省市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方面的典型做法、制度、规定;分析比较不同措施的利弊。(2)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合作机制研究。提出建立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合作机制与政策建议。
    二、优先关注课题
    1.北京市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与提升策略研究
    2.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学前教育机构布局与发展研究
    3.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奖惩问题的案例研究
    4.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
    5.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市民非学历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6.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与综合干预研究
    7.北京市属高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8.北京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
    9.生涯教育拓展和资源开发研究
    10.北京市城乡社区教育模式研究
    11.北京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研究
    12.基于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
    13.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实施途径研究
    14.社会、学校、家庭协同教育研究
    15.北京市属高校学科发展与建设研究
    16.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制度及社会融入研究
    三、自由选题领域
    (一)教育政策与综合问题
    深化对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任务和问题的研究。
    重点关注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公平、民办教育发展、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等教育发展中凸现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关注独生子女教育、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升学考试、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等热点问题;关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校外培训机构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等政策性、实践性问题。
    (二)基础教育
    加强对基本理论和实践难点问题的研究。
    重点关注素质教育实践难点、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等问题。
    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学习理论、国外教育教学理论的适切性及其本土化、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高中大学先修课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课堂教学效能、小班化教学、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机制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问题。
    (三)学前教育
    加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学前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重点关注幼儿园办园标准、幼儿园办学模式、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问题、幼儿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关注婴幼儿非父母保育模式与保育质量、家庭教育、幼儿保教的内容与方法、教师在职培训课程体系、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鉴别与干预、0-3岁儿童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质量评价和教育监管等问题。
    (四)高等教育
    加强首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研究。
    重点关注北京高校特色发展、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评价等问题。
    关注高校学科结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大学生通识教育、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就业、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北京高校分类发展模式、北京高校自主招生模式、高等远程教育机制、高等教育国际化等问题。
    (五)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
    加强对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相衔接的办学模式研究。
    重点关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途径、首都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
    关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关注首都市民终身教育资源库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终身教育与大学制度改革、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等问题。
    (六)德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入问题研究。
    重点关注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作的德育工作体系和制度建设问题。
    关注公民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培养、学生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职业指导等问题。
    (七)体育、美育与校外教育
    加强对体育教学质量与课程评价标准、艺术教育师资配备与教学技能提升、校外教育的规范与途径整合研究。
    重点关注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问题、美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学生课外时间利用与管理等问题。
    关注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标准与有效利用、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与培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音乐与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中小学生社团文化等问题。
    (八)教育管理与评价
    加强办学形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性研究。
    重点关注义务教育质量标准与监测制度、学区化管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校长专业化发展等问题。
    关注学校特色发展、办学模式的效益、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标准、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小学生考试评价、校长领导力建设等问题。
    (九)教师教育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道德素养研究。
    重点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基于职业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导向的教师教育培训,探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等问题。
    关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与策略、优秀教师经验总结与推广、北京市教师补充的来源、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管理制度、区域内教师与校长交流机制等问题。
    (十)教育信息化发展
    加强师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课程建设、教学活动的影响问题。
关注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十一)学校党建研究
    加强学校党的建设研究。
    重点关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问题。
关注北京高校党建工作状况、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党员发展等问题。
主题词:教育 课题D 研究 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4月25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