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
| ||||
| ||||
【所有作者】赵敏俐;吴相洲;刘怀荣;钟涛;方铭(北京语言大学);沈松勤;陶允冀
【获奖情况】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类三等奖
【出版信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成果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尝试运用艺术生产理论来研究中国古代歌诗。全书从照顾各个时代特点出发,从艺术生产的总原则出发,每个时代选分别取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各时代艺术生产特点,反映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内容的丰富性。全书共12章,“导论”“结语”各一,以时代划分,从《诗经》到《元曲》,分别探讨了各时代歌诗艺术的成就和特点。
歌诗是指可以配乐演唱的诗歌,它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诗三百》到元曲,是中国古代歌诗形态发展的一个完整过程。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论为指导思想,考察以《诗三百》、乐府诗、唐宋词和元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歌诗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规律,试图以新的视角解决中国文学史上一些过去未曾解决或忽略的重要问题 ,以求对当代艺术生产提供历史的借鉴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